綏寧新聞網訊(通訊員 李玲)“鄉親們,洪水馬上要來了,趕緊撤離!”4月21日,寨市苗族侗族鄉開展防汛應急演練。此次演練模擬了山洪暴發導致村莊內澇,救援人員攜帶大功率抽水泵迅速趕到現場,展開排水作業,該鄉干部和志愿者們組織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。
瓦屋塘鎮在演練中模擬急救落水人員(劉嵐楓 供圖)
自4月2日水口鄉開展防汛應急演練以來,綏寧縣各鄉鎮村組陸續上演"接力賽"。各地結合轄區地理特征、歷史汛情等實際情況,設計特色演練場景。長鋪子鄉模擬城市內澇場景開展排水作業,關峽鄉在山洪易發區搭建"孤島救援"場景,麻塘、鵝公嶺鄉側重山洪地質災害預警及人員轉移安置。這些演練以真實汛情為藍本,涵蓋了人員疏散、物資調配、堤壩加固、醫療救援等多個環節,全方位檢驗著各級干部的應急指揮能力、應急搶險隊伍的實戰水平,以及廣大群眾的防災避險意識。
關峽鄉在演練中轉移危險區人員(孟俊光 供圖)
演練中,各類防汛搶險器材紛紛亮相,科技與傳統手段協同發力。在唐家坊鎮,村村響、預警廣播、手搖報警器、銅鑼、口哨等預警設備及時發出警報;水口鄉動用鏟車、運輸車處置路障,搶通生命通道;長鋪鎮駕駛著沖鋒舟劈波斬浪,成功解救出被困在“孤島”上的群眾;武陽鎮用沙袋筑起一道道防線,成功抵御了“洪水”的侵襲;河口鄉通過無人機拋投救生圈精準解救受困者;瓦屋塘鎮利用衛星電話用于在通信中斷的情況下與外界保持聯系。
“以前遇到洪水,心里總是沒底,不知道該往哪里撤離。通過多次演練,我知道了什么時候該撤離,撤往什么地方。”一位參加過演練的村民感慨地說。近年來,綏寧縣財政每年拿出100余萬元專項經費用于縣鄉村防汛應急演練,通過一層層實戰化的演練,從救援裝備的操作熟練度,到部門間的協同配合效率,到廣大群眾自救互救,防汛救災的 “硬核實力” 不斷增強,為平安度汛提供堅實保障。
來源:綏寧縣融媒體中心
作者:李玲
編輯:楊汐
本文為綏寧新聞網原創文章,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。